二级教学单位如何加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
如何搭建辅导员与技能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沟通平台?
辅导员与技能导师两个群体的育人需求如何有效对接?
上述三问,是高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多支育人队伍有效协同亟待解决的问题。4月6日,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开展第1期“成大”导师论坛,这是学院继“成大”班级论坛之后,在“成大”系列活动中的又一探索。论坛邀请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数字化染整技术、分析检验技术4个专业全体教师和辅导员团队全体成员参与,副院长姚平与党总支副书记苏雷联合主持。
专业负责人赵兵、姚平、吴惠英分别针对纺织、纺检、染整三个专业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读。党总支副书记苏雷针对“433”成才工程如何协同推进、学生“433”的完成标准、“433”成才典型的培育、学生成才典型打造平台、全员推进“433”需要协同的工作等内容进行了协同育人要点的梳理,以陆恬、朱兰钰菲、刘泽华、包丽四位同学为例,介绍了“433”成才典型的奋斗之路,并针对技能导师培养学生成才需参与的质量工程项目进行简要阐述。姚平围绕技能导师如何发挥“五导”作用,领学并分析了导师制的实施办法,明确了辅导员与技能导师只有确立学生培养的共同目标,才能实现高效协同。
在自由研讨阶段,与会人员围绕专业技能导师“五导”作用的发挥、辅导员与技能导师高质量协同的路径、学生就业指导协同等相关问题、其他关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等方面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辅导员屈洁莹和詹停停分析了2018、2019级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提出了纺织、纺检、染整等专业学生就业观念有误区、就业目标不清晰、就业质量不高、对求职黄金期把握不准等问题。技能导师朱圳、王正芳、曹天天、陶然也针对个人指导毕业论文、技能大赛等经历进行了分享。
院长周燕对论坛进行总结,她提到:要培养集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于一身、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多元化培养参赛学生,深入做好技能导师和辅导员的协同育人工作,共同打造纺艺学院的学生成才典型。
本次论坛明确了“成大”导师论坛的价值为学生共培、信息共享、业务共提、需求共接、思政共育、团队共建,为实现辅导员与技能导师高质量协同,全员助力学生人人出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纺织艺术学院 撰稿:陈晨、苏雷;供图:陈晨;审核:杨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