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博士讲座走进浒墅人家社区
在9.16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来临之际,为提升广大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改变居民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9月9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联合高新区图书馆等单位在浒墅人家乐居分馆开展《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发电》科普讲座。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垃圾分类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当前群众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及相关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不了解,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对一些污染物的处理过程不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可以使生活垃圾无害化;二是垃圾减量化效果明显;三是可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四是对环境影响较小;五是能够节约大量的土地;六是焚烧余热可以发电,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当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苏州等大城市已建成千吨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各项环保指标均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产生了可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次活动以“垃圾分类与焚烧发电”为主题,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意义到焚烧发电的利与弊,讲述了国内垃圾分类的现状、处理方法、分类标准、操作流程、垃圾焚烧发电的优势、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熟悉垃圾焚烧发电过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从事生态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专业教师柴文波博士结合案例深入浅出讲解“垃圾的前世今生”,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讲座结束后,大家就垃圾分类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主讲老师进行了探讨、交流,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本次讲座,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对减少垃圾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有重要意义,更加有利于后续垃圾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进一步减少分类过程中产生的水和土壤污染风险。让我们一起,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柴文波)(来源:交汇点2022.09.10)
相关链接:交汇点、中华网
(纺织艺术学院 撰稿:柴文波;审核:杨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