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创作观,课赛融合结硕果
——苏经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注学生核心技能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高职院校在推进艺术设计与创作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设计成果与先进文化、创新理念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课赛融合、赛教结合制度,寓赛于教,以赛促教,成效显著。
理实一体,深化校企合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立足企业调研的深入开展,前置掌握丰富的行业实情、用人状况,在讨论中也充分吸取企业方的意见,并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方案制定的讨论,如“首岗”的确定、方案的结构设计、课程设置等环节。在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聘请企业人员担任主讲,通过单独授课或与专业老师合作授课的方式,引入大量真实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接触真实工作场景。在作业点评和评分环节也邀请企业人员一起参与,转换评分视角,使课堂练习充分接近工作实战。

课赛融合,突出行业导向
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入企业案例教学,专业还结合政府、行业等发布的赛事,特别是重量级赛事开展教学,将赛事通知、备赛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融合课程内容和赛事要素,追踪大赛的创作导向,在把课堂内容学活的同时,将赛事内容实现同步做实做深。
师生团队立足江苏省第七届科普公益作品大赛,共设计获奖作品七项。其中李剑南老师的平面设计作品《珍惜生命,请勿酒驾》获专业组平面设计类一等奖,由李剑南老师指导的视觉2033班任明军同学的平面设计作品《“核”平》、视觉2032班陶蒋琪同学的平面设计作品《“生”》同获大学生组平面设计类二等奖,由李剑南老师指导的视觉2033班顾婷同学的平面设计作品《核污染》、视觉2033班施谊雯同学的文创设计作品《苏州轨道交通路线科普环保袋》分获大学生组平面设计类三等奖和大学生组文创设计类优秀奖;由周青奇老师指导的冯紫旋、王明月同学的平面设计作品《垃圾分类西游记系列》获大学生组平面设计类优秀奖;学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也在本次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课赛融合的过程中,结合大赛的特色深度融合企业合作元素。在备赛过程中,专业多次邀请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参赛作品进行辅导和点评,使得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吸收到来自行业一线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思维。


练训一体,创作优质作品
各类大赛的征稿信息发布后,专业老师们就开始细化课赛融合的计划,把大赛嵌入课程教学计划,把大赛内容融入作业模块,还邀请合作企业设计师一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从参赛学生的挑选,创意主题的构思、讨论、确定,作品草稿的推敲、点评,步步落实,层层把关;把课赛融合的具体事务夯实,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到知识、练到技能,又能使学生在赛事过程中绽放表现,使知识技能举一反三,熟练运用。
在日常训练与教学中,专业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设计功底的修炼是长期关注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进步的行为,也是终身学习、积极为人民创作的状态。专业结合社会热点设立主题开展创作,在练习时经常分析研究国家导向、大赛导向的时代特征,老师也把这些分析结果融入课程作业,让课程思政的力量更加彰显。
课赛融合练熟技能,课赛融合结出硕果。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团队在课赛融合的教改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地走向纵深。(通讯员:李剑南)(交汇点2022.11.07)
相关链接:交汇点、中华网
(纺织艺术学院 撰稿:李剑南;审核:杨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