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一部《流浪地球》的电影火遍大江南北,其中由于环境恶化,人类最后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给所有观影人留下深刻印象。电影的热播也引发全国上下的热议。电影中展现的中国人的家园情怀、人类与地球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核更是震撼了观影者,也引发了更多人对人类所居住的环境问题的深刻思考。如何在学生中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校园积极行动?
带着这个思考,3月20日下午,人旅学院党总支陈寒副书记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为人旅学院全体宿舍长和青年志愿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的“垃圾分类,志愿先行”的人文讲座。
陈书记分别从垃圾去哪儿了、垃圾从哪儿来、垃圾与我何干等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介绍了近年来随着外卖、快递激增、生活垃圾不能实行有效循环利用等原因直接导致焚烧厂垃圾量剧增,填埋和焚烧两种主要处理方式以及大量流浪的垃圾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威胁。陈书记提出,改善环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源头做起,从人们的衣、食、用、住、行各个方面,做到不用、少用、重复用、修理用、回收用环保“五化”,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实现真环保。陈书记向同学们积极倡导节俭、绿色、科学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鼓励同学们从宿舍区开始展开垃圾分类活动,教同学们科学垃圾分类常识,如何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倡议同学们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循环利用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
而作为人文旅游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更应怀揣人文精神和使命担当,要知而行道,在改变生活方式、推广垃圾分类、开展环保宣导等方面做出表率,为推动全院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建设美丽校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突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在2016年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学院党委更是作出了学校食堂禁用一次性餐盒、塑料制品说“NO”的明确规定。学校学工处、团委在去年上半年开展了经贸青年“食堂文明、宿舍文明”等文明创建活动。
今天的人文课堂,就是人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学院党委的要求的具体实践。三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人旅学院团委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志愿活动,继桐泾公园送环保袋、户外横幅签名活动和垃圾分类讲座后,人旅学院还将继续组织学生赴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进行现场参观、在宿舍区推广垃圾分类等系列具体活动,引导校园学生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美好生态校园”的意识和行为,以培育和践行低碳绿色生活、循环经济、节约意识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不断将“七彩志愿缅雷锋,环保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深入推进。
(撰稿:庞馥珊、徐井柱 图片:曹欣伟 审核:范正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