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中国银行杯”202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我院在本届比赛上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并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得一等奖项目数位列江苏省职业院校第一、总获奖项目数位列全省第二,取得我院参与此项赛事的最好成绩,另有4个“红旅”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二等奖,充分展现了我院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体现全院师生敢闯会创的奋斗风采、深厚的家国情怀。
今年,我院4776名同学组队报名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1167个,和往年相比,呈现出创意项目明显增多、创业项目贴近市场热点、近几年引进博士老师参与积极性高、导师带领学生投入创新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等特点。在本届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选送的15个创新创业项目中有10个进入决赛路演。其中,2022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孙振华为项目负责人、王晓兰老师等指导的创意组项目“中焱科技-自锁式高强度单边盲眼螺栓技术领跑者”,2021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卢津津为项目负责人、何建秋老师等指导的创业组项目“荣达兴科技-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电芯壳体供应商”,2018届制冷与冷藏专业毕业生詹鸿麟为项目负责人 、张玲老师等指导的创业组项目“森林半岛-全球首款微生态空气净化系统的革新者”,2021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葛俊辰为项目负责人 、马远老师等指导的创业组项目“喵星计划猫咪家居缔造者”,2020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于孝雨为项目负责人、温丙帅老师等指导创业组项目“艺娱绿竞”等5个项目分别获得一等奖,李沛赢、丁可、俞梁英、田英、曹蕾等老师等指导的4个创意组项目、1个创业组项目分别获得二等奖,其他5个项目获三等奖。
“这四个多月来,跟着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学习,快速打开了我的视野。最大的体会是企业要想走得稳、走得远,最考验企业负责人的战略思维和眼光,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我院2020届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张鼎烽说,他是苏州荣达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联合创始人,成立了一家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电池电芯壳体的公司。“三年里跟随专业导师、结合专业所学、组建研发团队,成功实现技术突破。专家的指导和团队的实践,快速提升了我的商业思维能力。”2022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孙振华,他获评2022年江苏省优秀毕业生,以优秀成绩成功转本的同时开启创业之路。
2018年来,学院以组织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线、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年度“春笋”行动计划,项目化落实“433”学生成才工程既定任务,为每个创新创业团队各配备一名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分层分类、精准指导每个学生完成“加入1个创新创业团队、完成1次创新创业实践、取得1个创新创业成果”各项目标任务,快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素养。“这就是一场专业实践课和创新创业课程的生动融合的体验过程!我带的这个项目是基于我的研究成果、结合项目负责人专业所长,研发落地而成,正契合大赛考量的教育维度。我指导的团队来自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机电一体化、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指导他们深入学习一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以及财务分析等并展现出来,充满了挑战!”“羽涣兴纺织”项目指导老师李沛赢博士说。“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不仅要懂得商业逻辑,也要研究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点,这是一个指导他们深度钻研所学专业、转化成果、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自己认知的不断提升过程。”机电学院王晓兰老师已连续四年参加此项赛事,她感慨道。
2018年来,学院学生每年参与各类“专创融合”比赛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80%以上,成功孵化近200家学生创业企业;16948人次学生组建4027个项目团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1项,获得该项赛事省赛一等奖13项。学院“双创”教育已经成为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特色品牌,一个个创业成功和在大赛中获奖学生的案例,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敢闯会创,激励更多的学生争取优秀成绩,营造了争当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校园氛围,成为全校最大的一堂融合家国情怀的思想政治课!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全省参赛面最广、覆盖高校最全、参赛团队最多、参赛水平最高、赛事影响最大的赛事,这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盛会也是全省规模最大、形式最新、最为生动的思政大课堂,已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本届比赛上,我院获得的5个一等奖项目全部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江苏省选拔赛第一期训练营。
(招生与就业创业处 撰稿:舒燕;审核:徐锋)

10个团队参加202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在本届大赛上获得5个一等奖的项目负责人

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