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阳光体育 > 学生风采 > 正文

“飞镖之星”系列采访:从篮球到飞镖投掷的运动跨界——徐潘宇

2025年05月20日 14:23    点击:

专访前言

从篮球场到镖道,他用实际行动踏出另一条冠军之路。徐潘宇同学——这个曾经校队大前锋,如今在飞镖赛场上演着"静态篮球"的奇迹。每天五小时起步的训练量,食堂排队的间隙还在进行“空挥练习”,同学戏称他是"人形镖机"。他把三秒区战术移植到飞镖比赛的记分策略,用投篮肌肉记忆破解卡镖难题。

本期专访,看他如何完成跨界,见证汗水在0.5克镖针上结晶的过程。

评论区开放飞镖技能相关提问。

个人简介

徐潘宇22财管03会计与国贸学院

国家二级飞镖裁判员,初级教练员。使用直筒飞镖,比赛型选手。

标志性颜色:蓝色

飞镖:22g

昵称:芒果。取自:最爱的水果。

比赛成绩:苏州市大众体育联赛苏州飞镖公开赛第二站:大众组第三;2024年“镖新立异”江苏省飞镖俱乐部联赛:公开组团队八强;大学生单人第三名;2024江苏省飞镖俱乐部联赛总决赛“魅力江苏 最美体育”—“镖新立异”:大学生团队赛第三,男子单打16强;第一届海峡杯万众一心飞镖交流赛:专业组十六强;苏州pdu巡回赛公开组第三名;中国pdc中巡赛八强

执裁经历:苏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职工组暨苏州市职工运动会“工会杯”飞镖比赛中担任裁判,苏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小学生飞镖比赛中担任裁判;PDU南京汤山站中担任裁判;PDU扬州总决赛中担任裁判。

座右铭:如果命运是世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自己去争取,做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一直重复。

1、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场大型飞镖比赛吗,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

第一次比赛的时候,我刚进飞镖队一周,啥也不会,抱着去玩的态度去打比赛的,特别轻松,但是输了之后激发起我的胜负欲了,让我有去坚持下来的动力。

2、了解到你当时从扬州“标新立异”比完赛回来后,飞镖技术整个大提升,是在比赛中顿悟了什么吗?

扬州比赛那次,我也不是很清楚是为什么,是看见男单选手都很强,还是因为有支持我的学弟学妹们,才导致我不紧张,自此那次之后心态变好了很多。

3、可以聊聊你第一次,对飞镖有真正意义上的改观,是在什么时候吗?

第一次改观是在南京PDU汤山站,那是我第一次在大赛中当裁判,遇到特别特别多特别强的选手,当时master组决赛,看得我热血沸腾,就好像是那场比赛刺激到我了,回来更加努力地练,我的技术才上升。

4、那可以分享一下你印象深刻的一次比赛吗?

是第一届海峡两岸杯,我对这场比赛深刻的原因,是因为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次打进了专业组,比之前高了一个组别,当打进专业组的时候我很开心很开心,还进入了16强,我觉得对我之前努力练习的成果,虽然只是一个专业组,还不是顶尖的,但是已经是对我之前练习的好交代吧。

5、作为前篮球校队成员,是什么契机让你转向飞镖运动的?

从篮球转向飞镖的契机,确实是一段挺有意思的经历。简单来说,是几个因素共同促成的:

(1)偶然的触发

有次陪队友去上飞镖课,王老师让我试试准头,没想到长期篮球训练的手腕力量和空间感在飞镖上竟有奇效,连中几个高分区后,周围人的喝彩让我突然意识到:“这运动或许能玩出点门道。”

(2)心理的吸引

篮球强调爆发力和团队配合,而飞镖需要极度冷静的数学计算和心理控制,这种反差让我着迷。

(3)时间的妥协

工作后难以保证团队训练时间,飞镖的碎片化练习模式(在家挂个靶子就能练)完美适配生活节奏。现在回头看,两项运动其实互补:篮球练就的臂力是基础,飞镖则教会我如何在压力下精细化控制身体。

6、篮球训练对飞镖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帮助?

三步上篮的节奏感迁移到了投镖步法上,现在我的预备动作还留着篮球急停的影子。更关键的是团队赛经验,以前打全场紧逼练出的抗压能力,让我在决胜局手稳得可怕。最近还开发了“篮球式交叉训练”——用投篮姿势练飞镖手腕发力,反着练居然突破了两周的技术瓶颈。

上一条:“飞镖之星”系列采访:从靶心到职业赛道的“破圈者”——董庭雅 
下一条:学院第四届“十佳校园体育明星”——王鑫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