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工业互联网学院简介

工业互联网学院立足长三角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核心区,紧密对接“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工业互联网应用”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为引领,构建了涵盖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等7个专业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学院成功立项“江苏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并立项“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现了“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创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正高4人,副高20人,博士8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双创计划”1人、1人获评省知识产权骨干人才、苏州市杰出工程师1人、苏州市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人、苏州市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1人、苏州高新区高技能领军人才1人、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1人,形成了一支“产教双能、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项目1个,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个。获得国家人社部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成教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省级精品(立项)教材4本,省级立项建设重点教材2本;国家级专利近120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现有江苏省光伏风电物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苏州市制冷与空调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苏州王成精密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院坚持“研教融合、服务产业”理念,依托江苏省光伏风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苏州市制冷与空调技术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近年来完成市厅级以上课题纵向课题59项,知识产权中专利成果135项,专利成果转化29项,著作权18项,论文396篇,横向合同经费700多万元;获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获得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国内专利资助1项,1人获江苏省知识产权骨干人才,2人获得苏州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3人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700余名。学院以“433”成才工程为抓手,深化“赛教融通”培养路径,学生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突出。近年来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人社部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一等奖1项;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职教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挑战杯”省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江苏省抗疫先进个人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人才培养质量广受行业企业认可。

学院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罗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纽克斯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金空调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6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学院建有“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立项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开展订单培养、技术攻关、实训基地共建等项目,实现了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协同育人生态。

学院将以“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深化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数字化素养的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数据统计截止:2025.06)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