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专业
学制:3年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人员,其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硬件装调员职业,能够从事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安装调试、生产工艺管理、检测与质量管理、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售后服务、应用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主要课程
电子电路仿真与应用,电子产品PCB设计,智能装备安装调试,微控制器应用,工业互联网安装调试,虚拟仪器仿真与测试,电子产品测试方案规划,岗位实习。
3.就业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结合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毕业生具备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设备调试等核心技能。随着智能化、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性强,主要在电子行业进行就业。
(1).电子工程师:从事电子产品(如智能硬件、工业设备等)的电路设计、仿真与优化,完成原理图绘制、PCB设计及元器件选型。
(2).测试工程师:负责产品功能测试、可靠性验证,编写测试方案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3).工艺工程师:优化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4).硬件开发工程师:主导智能终端设备的硬件开发,如传感器模块、控制器等。
行业趋势: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微型化转型,5G、AI芯片等领域需求旺盛。
4.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全部副高级以上,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
5.实训条件
本专业有电子CAD实训室、电子综合测试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单片机设计实训室等综合实训室。
6.校企合作
本专业与上市公司吴通控股子公司吴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苏州艾拓琪光电有限公司、苏州诺达佳自动化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7.优秀毕业生
姓名 |
年级 |
专业 |
就职单位 |
职务 |
所获荣誉 |
凡增威 |
2013级 |
应用电子技术 |
苏州纳芯微电子 |
市场技术总经理 |
优秀员工 |
张创世 |
2015级 |
应用电子技术 |
苏州智华汽车电子有限 |
研发工程师 |
在校期间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
杜晓杰 |
2016级 |
应用电子技术 |
江苏人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技术总监 |
在校期间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 |
高东立 |
2017级 |
应用电子技术 |
无锡和悦电子 |
研发工程师 |
在校期间获校奖学金一等奖 |
吴露生 |
2020级 |
应用电子技术 |
苏州诺达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研发工程师 |
在校期间获校三好学生 |
8.专业特色、成果、荣誉
(特色1)介绍该专业的独特优势及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取得成果。
(1)学科交叉性强,应用范围广
专业融合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通信工程等核心领域,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应用场景覆盖智能硬件、物联网(IoT)、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新能源等领域,适应性强。
(2)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强调“理论+实践”,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项目等提升动手能力。
(3)紧跟技术趋势
聚焦前沿领域如5G通信、人工智能(AIoT)、边缘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教学内容动态更新,贴合行业需求。
(4)技术稀缺性和高就业率
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PCB设计、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等核心技能,企业需求旺盛。具备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从电路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项目。据统计,就业率长期保持95%以上,尤其在长三角电子产业聚集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凭借其“硬核技能+广泛场景”的特点,在产业升级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积累,既能成为企业急需的技术骨干,也可在科研或创业中开辟新赛道,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5)取得成果
本专业近三年横向到账经费200万左右,紧跟行业技术前沿,把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教学实践。
-(特色2):说明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成果。
教学模式
(1)“分层递进”课程体系
基础层:夯实数电、模电、C语言、单片机原理等理论课程,辅以基础实验(如电路焊接、传感器调试)。
进阶层:通过项目式教学(PBL)强化嵌入式系统、PCB设计、嵌入式开发等核心技能。
综合层:校企合作开发真实项目(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系统),要求学生完成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到测试落地的全流程。
(2)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实验室:配备电子设计仿真软件、示波器、信号源设备、工业级开发板(如STM32、树莓派),支持学生自主实验。
校外实训基地:与吴通控股、苏州诺达佳自动化有限公司、艾拓琪光电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参与生产线调试、设备维护等实战任务。
(3)“竞赛+科研”双驱模式
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竞赛、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等,以赛促学,培养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接触前沿技术。
(4)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
利用学校智慧职教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Coursera)提前学习理论,课堂时间聚焦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引入企业工程师开展“技术工作坊”,讲授行业最新工具(如Altium Designer、LabVIEW)的应用技巧。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技术能力
硬件设计:掌握从电路仿真(Multisim)到PCB制板的完整流程,能独立
设计功能模块(如电源管理、信号放大)。
软件开发:熟练使用C/C++开发嵌入式程序,实现硬件控制与算法优化(如
PID控制、图像识别)。
系统集成:通过项目训练,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如将传感器、通信模块
与云端平台结合)。
(2)工程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企业级项目(如工业自动化产线改造),学习需求分析、成本控制与
风险评估。在故障排查中培养逻辑分析能力,例如使用示波器诊断电路信号异常。
(3)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创业课程中,学生组队完成产品原型开发(如创新创业大赛),并
学习商业计划书撰写、路演答辩。
竞赛团队分工明确(硬件、软件、文档),模拟企业研发流程,强化沟通
与协作能力。
培养成果
(1)学生竞赛与创新成果
技能竞赛奖项:近三年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江苏省职业
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创新创业奖项:获得创新创业国家银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






附标志性成果、荣誉图片3-5张,展示专业风采。